English

科索沃危机的前前后后

1998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

1980年铁托去世后,科索沃要求成为南联邦内共和国一级宪法机构的呼声再起。随着南各共和国离心倾向的加大,科索沃同塞尔维亚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激烈,同时科索沃境内阿族与塞族居民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。塞族指责阿族故意在就业、居住等问题上制造困难,导致大批塞族居民迁出科索沃。据南《政治报》消息,仅在1981年普里什迪那示威游行之后到1989年的几年间,就有5万塞族居民自科索沃迁出。而阿族方面也指责说:“1981年至1989年阿族居民被判监禁的时间加起来共计2284年,阿族学生和教师的正当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也被剥夺。

1989年和1990年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,解散科索沃议会并收回其自治权,宣布科索沃处于紧急状态,大批警察进入并接管了科索沃内务部。于是阿族的不满情绪全面爆发。他们表示决不承认宪法修正案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对其的统治,1991年并通过被塞视为非法的全民公决,要求脱离南斯拉夫,成立“科索沃共和国”。

多年来,以鲁科沃为领导的科索沃民主联盟一直采取“和平自南脱离”的方式。他们不赞成使用暴力,而力主通过国际社会的关注达到这一目的。然而,由于波黑战争的爆发,科索沃问题逐渐被人们所淡忘,使科境内极端势力非常不满。因此科索沃境内要求使用暴力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,恐怖活动日益猖獗。近年来,多次发生恐怖分子袭击警察及政府机构的事件。在此情况下,塞尔维亚内务部进行反击,,清除了恐怖集团的核心。但塞尔维亚方面的这一行动遭到了阿族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。它们要求南斯拉夫方面停止使用武力,立即开始对话。

由于科索沃问题不但涉及到南斯拉夫本身,而且也涉及到周边的阿尔巴尼亚、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等国,国际社会非常担心科索沃危机再次引起巴尔干动荡,因此各国一致表示应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争议。但对于解决问题的前提各方持有不同立场。目前除法国表示科索沃问题应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范围内解决外,美、英、德等国的态度都与塞尔维亚政府的立场相左,表示科索沃问题应在南斯拉夫的范围内解决。国际社会的分歧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。

但尽管有各方的阻力,目前国际社会推动对话的努力仍在继续。3月14日,欧洲理事会议会主席费舍尔与米洛舍维奇总统会谈后表示,“科索沃阿族应当为自己的利益,接受同贝尔格莱德方面的对话”。俄罗斯方面表示科索沃问题属南内政,不同意对南进行各种制裁。俄外长普里马科夫还将在3月19日访问贝尔格莱德。

从目前的形势看,塞尔维亚政府与科索沃阿族之间的分歧甚大。阿族代表至今尚未就塞的对话要求作出回应,而世界各大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不一致。因此,对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前景目前尚难预计。(下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